中挪科技交流与合作简介
2016-12-19 20:54
 

中挪政府间科技交流与合作始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。1980年,两国政府签订了《中挪经济、工业和技术合作协定》,1985年,签订了《中挪科学技术合作纪要》。二十世纪九十年代,中挪双边科技关系稳步发展,合作领域涉及农业科技、海洋、医药与健康、气候与环境、能源与环保等。

本世纪的前十年,中挪科技合作迅速发展。两国的科研机构、高等学校及企业间开展了广泛的交流合作。2003年由中科院、北京大学、挪威环境遥感中心、卑尔根大学等共同出资成立了竺可桢-南森国际研究中心。2004年7月,中国首座北极科考站“黄河站”在挪斯瓦尔巴群岛的新奥尔松建成并投入使用。2008年,中挪签订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挪威王国政府间科学与技术合作协定》、《中挪气候变化合作与对话框架协议》、《中挪环境合作谅解备忘录》等协议,为中挪两国深化科技领域的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
  2010年10月,挪威诺贝尔委员会将诺贝尔和平奖授予中国服刑犯,挪政府对此高调支持,严重侵犯中国主权,致使两国关系陷入低谷,双方科技交流与合作停滞。经过6年多的深入对话,挪方充分认识到中方的立场和关切,两国于2016年12月19日在北京发表关系正常化的声明,挪方在中国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问题上作出重要承诺,两国关系实现转圜。两国科技交流与合作恢复。

推荐给朋友:   
全文打印       打印文字稿